• 一文读懂高标准农田建设

  •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8-28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始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640.jpg

    一、何为高标准农田,为何要建设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是指通过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水利设施、农电配套、机械化作业等措施,提升农田质量和生产能力,达到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农田。高标准农田是地中的精华,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基础。

    高标准农田突出“四高”:

    第一个‘高’是农田质量高;

    第二个‘高’是产出能力高;

    第三个‘高’是抗灾能力高;

    第四个‘高’是资源利用效率高。

    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有: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可以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和总产,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缓解耕地资源紧张和粮食供需矛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高标准农田可以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更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管理模式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和福祉。高标准农田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拓展多元化经营收入渠道,实现土地增值和资产保值增值,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

    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高标准农田可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和适度集约化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新貌。

    640 (1).jpg

    二.高标准农田的运作模式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2022》的建设标准,新建或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主要运作模式如下:

    640 (4).jpg

    由区(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编制实施方案,并向市级农业农村局申请审查批复——批复后由区(县)人民政府组建项目法人——项目法人将耕地依法流转至公司名下——根据进度计划开展项目建设及投融资工作——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由农业农村局依法依规组织验收。

    可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来源有:社会资本出资、涉农资金、生态修复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土地指标交易收益、地方政府债券、土地出让收入、中央财政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政策性金融资金。

    高标准农田的收入来源主要有:

    一是项目建成后,项目法人可委托当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种植大户进行种植,运营期间可获得粮食种植收益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目标价格补贴等各项经营性收入、补贴收入和农民就业收入;

    二是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通过二次流转的方式取得土地再流转收入;

    三是农作物种、养植收入,农业旅游收入;

    四是新增耕地指标(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收入。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指出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和新增产能的核定流程、核定办法,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经核定后,及时纳入补充耕地指标库,在满足本区域耕地占补平衡需求的情况下,可用于跨区域耕地占补平衡调剂。

    四、金融支持政策

    为了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如《关于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其中涉及的金融支持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政补贴

    二是信贷支持

    三是投资引导

    640 (5).jpg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民增收的有效保障。本文通过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深入的分析,旨在为各位读者提供一个系统而实用的参考指南。

    政策当下,我司将全力打造完善提高自己的高标准农田产品线,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出一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的有力支持下,在广大农民和农业经营者的共同努力下,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